三峡商报讯(记者罗文全、叶莉、颜芳)本报以《3500个“孤独孩子”同一个“妈妈”》为主题的系列报道,在宜昌残联系统引起强烈反响。4月6日,市残联党组书记、理事长张碧钧致电本报,对记者深入采访报道“孤独症孩子妈妈”冉存英的感人事迹给予高度肯定。他说,这组深度系列报道,感人至深,折射出了宜昌好人之城、志愿之城的温度和气质,为宜昌创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增光添彩。
他说,联合国确定每年4月2日为“世界孤独症关注日”,旨在提高全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高度重视。三峡商报在媒体中独家深度报道冉存英,体现了媒体的责任。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典型的宣传,而更是对孤独症群体的关爱。每篇报道都很感人,而且通过报纸、微信微博等全媒体传播,产生了强烈的关注效应。
张碧钧对记者说,20多年来,市残联一直非常关心关注孤独症孩子的康复工程,冉存英就是市残联众多康复机构中的一面旗帜。她是最早致力孤独症研究和教育的孤独症孩子妈妈,也是目前宜昌资深的”全国孤独症及智力障碍学科带头人”。今年3月,在洛阳召开的中国精协联席会上,她从全国上万名康复教育机构负责人中脱颖而出,成为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的30名委员之一。
张碧钧呼吁社会各界关爱孤独症儿童,关注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, 让全社会了解、包容、关怀和主动参与到孤独症群体的服务中来,帮助“星娃”勇敢走出家门、开放心灵、融入社会。期望更多的人成为像冉存英一样有“博爱”情怀的孤独症研究者、关爱者和贡献者,更多的媒体做有情怀的报道,关爱一群人,让我们宜昌城更温暖更美好!
记者了解到,宜昌市残联高度重视孤独症儿童的抢救性康复工作,坚持与时间赛跑,用爱心帮扶,对孤独症儿童尽早发现尽早干预。先后推动出台了《宜昌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》《宜昌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家庭生活补助实施方案》等文件。为让孤独症儿童能就近就便接受康复训练,全市共定点8家包括“博爱”特校在内的孤独症康复机构,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立了“冉存英工作室”。目前,全市每天有近400名孤独症孩子在定点机构接受科学康复训练,部分患者得到康复进入到普通幼儿园和小学随班就读。
4月1日,市残联副理事长熊显耀深入“博爱”孩子中间,为孩子们送去温暖。4月3日,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周德华将2022年复评出炉的“中国精协孤独症服务机构自强自立达标单位”的牌子送到了冉存英的手中。
连日来,市残联康复中心、西陵区残联、伍家岗区残联、点军区残联、当阳市残联等相关负责人看到这组报道后,纷纷为冉存英点赞,并致电记者“深深感受到媒体对孤独症群体的关爱,对残联工作的助力!”他们多次深入到孤独症孩子中间,帮助冉存英在专注孤独症孩子康复培训中,解决过一些急难愁盼的问题。